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谁的手中?

本文是参考历史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的。文章末尾已注明相关文献来源。 (朱文) 唐天佑四年(公元907年),朱温取…

标题:我们的命运,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?

本文是参考历史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的。文章末尾已注明相关文献来源。

(朱文)

唐天佑四年(公元907年),朱温取代唐朝,建立后梁。

许多人对朱温篡位表示不满。其中一个值得一提。此人的名字叫杨行密。

杨行密,字华元,安徽合肥人。

杨行密的出身很普通。他的父亲是一名农民。他一生辛劳耕作。他一生都在耕耘着几亩土地。他也靠着这几亩地娶妻生子,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。然而,老父亲并没有等到。儿子长大后,因病去世。因此,杨行密自幼丧父,生活尤为艰难。

杨行密对自己的父亲没有任何印象,早逝的父亲也不会知道儿子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。老父亲生于土地,长于土地,如今化作泥土,回归土地。

然而,贫困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影响杨行密的身体成长。历史书上说,他可以用一只手举起一百公斤的物体,每天行驶三百英里。我不知道他是真的神还是夸张的。但一切都在告诉你,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。

时间是唐朝乾符年间,唐僖宗李玄登基称帝。更具体地说,时间大概在公元874年到879年之间。

我们知道黄巢早在公元878年就已经叛乱了。当时,天下大乱,各地动荡。王仙芝起义后,黄巢起义。如果黄巢叛变,他的影响力会更大,也会辐射到江淮地区。所以,当时江淮也有农民。起义期间,杨行密已经长大了。他胸怀大志,想功成名就,所以积极参加当地的农民起义。但可惜的是,他参加没几天就失败了,很快就被捕了。

那个时候还没有专门的成功学洗脑,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己决定的。史书没有记载杨行密参加起义的原因,也没有记载他失败并被捕的原因。对于这样一个年轻人来说,他什么都做不了。不需要任何理由,只是他想这样做。

(郑琪)

但他不知道,年轻并不意味着你有无限的试错成本。年轻只是意味着你缺乏经验,比中老年人更容易犯错误。

当时俘虏杨行密的人是泸州刺史郑奇。

泸州就是今天的安徽省省会合肥。

当黄巢起义军进攻淮南地区时,郑奇非常惊慌。他是一位诗人,善于造词造句。他善于文笔,但不擅长守城御敌。

郑奇古诗《别郡后寄席中三兰》,您可以欣赏一下:

淮河与淝河不相通。他们面向对岸的水流,向东看。

万千泪珠无处可去,就被抛到了面前的风中。

毕竟现在是唐朝中后期。郑奇的诗很难像盛唐诗人那样雄浑奔放,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韵味。

他经常感叹政府的腐败和混乱,同情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,不失为一位了解民情的官僚。

黄巢的军队就在附近,光是洗脖子是杀不死他的,于是郑奇发挥自己的专长,给黄巢写了一封非常强烈、令人震惊的信息。这条消息不仅谴责了黄巢不应该起兵对抗朝廷,还恳求黄巢不要攻打庐州,那样会造成生命损失,百姓苦不堪言。

黄超是谁?仅仅这封信就能阻止他吗?别告诉我,真的被堵住了。

黄超看了郑奇的消息,觉得有点好笑。不过他也对这个天真无邪的都督感到好奇,所以在出兵的时候,他实际上是绕着庐州走一圈,并没有出兵进攻。

当时的黄巢可以说是天下起义军的精神领袖。其他起义军见黄巢不攻潞州,也很自觉,攻城夺地时就跳过了潞州,潞州果然得救了。

(黄超)

诸州县皆沦陷,唯泸州得以保全。唐僖宗和李玄都很高兴。他认为郑奇很有能力,是个好官。又将郑奇从泸州调回长安,定都。官方的。

熹宗之后,就是昭宗。昭宗李业也非常欣赏郑奇,打算立郑奇为宰相。至于郑奇,不知道是他无意位高权重,还是有自知之明,所以拒绝了这个提议。为了不成为宰相,他甚至躲了起来。他在家装病,皇上见状也不好勉强,只好作罢。

名气对我来说就像一朵浮云,或者说,我就是一朵浮云。

杨行密参加农民起义时,恰巧被时任泸州刺史郑琪俘虏。

叛乱是死罪。杨行密依法应该被处决,但却是一次有趣的死亡。巡抚郑奇审问杨行密时,发现这个年轻人杨行密的相貌十分特殊。他有一个完整的天和一个圆的地亭。乍一看,他就像一个奇怪的人。郑奇不禁叹了口气,表示这个杨行密不是一般人,不能这么仓促地杀掉他,所以他亲自给杨行密解开,放了他。

郑奇放开了杨行密,杨行密也有些感动。他离开泸州,前往宁夏灵武,成为一名国家军人。

杨行密非常勇敢,武力出众,不甘落后于人。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,表现出色,很快就被提升为班长。

宁夏灵武,我们古称朔方,当时是唐朝的边疆地区,所以杨行密实际上是镇守边境的。

朔方,朔,北方的意思,方是寒冷的意思,朔方合起来就是寒冷的北方。

杨行密每天早上起床都感觉很冷。他穿上铠甲,拿起武器,来到了自己的巡逻哨所。他看着远方。天空与地平线交织成一幅浩瀚的画卷,风如刀子,肆意地切割着赤裸的身体。他的脸上充满了刺骨的寒意。

枯黄的草叶在寒风中摇曳,发出沙沙的声音,仿佛天地都在诉说着无尽的孤独和苍凉。清晨的阳光如血,从远山缓缓升起,将这里染成了紫色。

(边塞)

日子极其无聊,也十分辛苦,但杨行密坚持了下来,因为当时守边并不是一份长期工作,而是可以轮换的。在硕放待一段时间后,就可以调回来了。

杨行密从朔方镇守完边境后,回到了家乡泸州。他本来是要到泸州找工作的,但因为他在江淮地区造反,有过污点,所以泸州当地的官员大多都看不起他。本来不想让他留在泸州,但是通过各种打压和排挤,杨行密被调往别的地方镇守边境。

泸州当地官员打算将杨行密赶走。他们还装出善意,在杨行密出发的那天亲自派人去帮助。临走前,那位官员虚伪地询问一切是否准备就绪。还有什么遗漏的吗?

没想到就在这时,杨行密忽然暴起,从腰间拔出长剑,竟然砍下了那名官员的头颅,然后冷冷地说道:现在什么都没有了,只是少了你脖子上的头颅。

以前,他参加起义,策划人生大事,却发现梦想与现实差距太大。如果郑奇不饶他一命,他现在就成了死鬼,无名鬼了。

后来,他为朝廷服务,在风沙严寒的土地上工作了多年。他努力、奋斗、无怨无悔。然而官场黑暗,人心不古。他的坚定和坦率换来的是别人的羞辱和嘲笑。

从这一刻起,杨行密断绝了自己在宫廷的前途,彻底走上了自己的反抗之路。

因为他明白,命运不能依赖别人,而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杨行密的动作很快。再次叛乱后,他聚集了他的士兵,并聚集了当地的勇士。他们迅速组建了强大的队伍,几天之内就攻克了泸州。

当郑奇放走了杨行密时,杨行密为何不念旧情,还想攻占泸州呢?

事实上,事实并非如此。当时,郑奇已经调任长安,庐州刺史也已更换。

(杨行密)

天下大乱之际,朝廷对杨行密的叛乱却视而不见。也难怪,既然杨行密攻下了泸州,干脆让他成为泸州刺史,给他一个正式的身份,让他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。

杨行密如果当上庐州刺史,必然要和他的上司淮南刺史高骈打交道。

高骈,唐朝名将,战功赫赫。他曾从南诏国手中收复安南(今越南)全境,也在黄巢起义初期重创起义军。但后期他仗着自己的兵力,犯了很多战略错误。晚年,他更加多疑嫉妒,喜爱鬼神法术。可以说,他的一生,受到的褒贬不一。

当时高骈担任的淮南节度使管辖的地区是安徽、江苏的江北淮河以南地区,其中自然也包括杨行密的泸州。高骈本人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江苏扬州。

杨行密就任商庐州刺史没几天,扬州就陷入了危险。高骈被毕士铎攻击,败北。于是他紧急向杨行密求救,并要求杨行密出兵救援。

这个毕世铎本来是黄超的同乡。黄巢起义时,是黄巢手下得力将领。后来他在战场上失利,又被高骈的部队包围,干脆向高骈投降。

作为一名督军,高骈可谓是蒙在鼓里。当他投降毕士铎时,他仍然懂得任人唯贤。不过到了后期,他开始重用一位名叫卢永智的炼丹师作为智囊,对他青睐有加。不想要它。

陆永志简直太坏了。一方面,他把高骈身边的得力官员都赶走了,让高骈无人可用。另一方面,他也逐渐不让高骈的爱好被利用。高骈被卢用之引入歧途后,不再关心军事事务,也不处理政务。他整天无所事事。以前住在扬州府,整天幻想着能够长生不老。

(高骈)

比如黄巢率军北上渡过长江时,高骈不敢出兵,只想自保。因此,黄巢得以成功攻入长安。

想当年,高骈打败了吐蕃,征服了安南。黄巢刚出来的时候,高骈经常追着黄巢打架。但现在他老了,他变了。他宁愿保卫世界的一小部分,也不愿支持他的军队。我自尊,不愿再勇敢。

一个人如果能勇敢一次,哪怕活一天也值得。但如果一个人总是选择无用,选择虚假、虚拟的人生,那长生不老又有什么好处呢?

卢永之欺骗了高骈,凭借高骈的重要作用,成为了淮南地区的二把手。他掌握生杀大权,随意处决高骈手下将领。所以,当时所有人都处于危险之中,整个世界都处于危险之中。慌了,毕时夺自然也担心,因为他和陆永智关系一般,从来没有什么交情。毕时夺自然担心有一天陆永智会对付他。

有危机感是好事,因为乱世,人人自危。如今,如果你贸然相信别人不会有好下场,那往往是因为你怀疑自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。

但毕时夺没想到,陆永智对他根本没有恶意。陆永智正盯着他的女人。

笼中的鸟需要飞翔,经常稀里糊涂的鸟需要温暖的阳光。当危险来临时,不要紧张,不要惊慌,冷静地应对,因为结局只有两个,要么你死,要么我死。

参考:

《旧五代史·卷一百三十四·僣伪列传一》

《新唐书·卷第一百八十八·列传第一百一十三》

于宏伟.《旧五代史·杨行密传》 一个问题。兰台世界,2020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