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东坡是宋代文学领袖,却在职场上屡遭陷害,大半生都在漂泊之路上度过。但他却光明正大地说:“问你一生的成就,黄州、惠州、儋州。”
还有那首歌《定风波》抚慰了无数失落的心:“竹竿芒果鞋比马容易,谁怕?你可以在烟雨里过一辈子!”
500年后,明朝迎来了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:“良心,本心、理、性。万物由心所造,心若清,则一切明。” ”
再过五百年,我们将有成千上万的人学习苏东坡、王阳明,想要模仿他们,成为他们。通过比较两者,青州发现,二者殊途同归:人一旦开悟,福气就会提高。
01 东坡居士VS阳明老师
苏东坡在经历了五台诗案后跌入了谷底。他在监狱里一百多天,遭受了无尽的羞辱和折磨。虽然最终活了下来,但他却被贬到黄州,忍受着精神压抑、彷徨和尴尬的生活。困境。
500年后,同为朝廷大夫、为民天下仗义执言的王阳明,因得罪宦官刘瑾而入狱。
两人入狱的具体原因和经历不得而知,无非是在法庭上选边站队和是非,无非是坚持被排挤,无非是天真善良不适合为了官场。
苏东坡、王阳明虽然是大智大圣,但他们仍然是凡人,有缺点和不足。由于才华横溢,他们在职场中脱颖而出,无视为官的潜规则。
他们两人都经历了同样的堕落:从高点跌落到谷底,被送进监狱,并在狱中写下绝望的诗篇,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此结束,对生活感到非常失望。
但他们却活了下来,获得了重生,被贬到边远荒凉的黄州、贵州,忍受着被忽视、艰难求生的绝境。
是啊,都是凡人,所以他们先是叹了口气;然而,他们是智者,不会被困难吓倒。
一年多后,苏东坡在朋友的帮助下,在城东坡开荒耕种,实现了自给自足。他自称“东坡居士”,开始过上自由自在、知足常乐的生活。
同样,王阳明在贵州隆昌自力更生,搬进了一个简陋的山洞“阳明小洞天”,开始了自由、安逸、清贫、幸福的生活。
两人都出身书香门第,家世良好。他们从小就过着舒适的生活。如果他们没有遭受挫折,跌入谷底,他们就不会接触到生活的最低层,从而认识到最真实的社会,那就是。这是任何书本都无法触及的现实。
没有苦难,就没有成长。并不是提倡苦难,但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。就像毛毛虫想要变成蝴蝶一样,如果不经历痛苦,它就无法转变。
苏东坡开悟了,世间又多了一个“东坡居士”。
王阳明开悟了,世间又多了一个“阳明老师”。
02 专注差异VS这心光明
君子如竹。只有向下扎根,才能向上生长。
苏东坡、王阳明悟道之后,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。没有大浪小浪,生活怎能平静?
但领悟到人生真谛的两个人,无论受到多少批评和陷害,面对的环境有多么危险,所处的条件有多么恶劣,他们仍然充满信心,坚持下去。做自己,从而成为一代文豪苏东坡、一代圣人王阳明。
他们的名气并没有在五百年后、一千年后显露出来,但那时的他们已经像一盏灯一样活着,照亮了无数人的道路。
智者接近光,勇敢者追随光,强者成为光,圣人散发光。苏东坡和王阳明都把自己的一生当作一束光,后人继续追随他们、接近他们、成为他们、超越他们。
然而,当他们面临生命的终点时,却是一模一样。
苏东坡临终时,朋友们劝他去西方极乐世界。然而,苏东坡平静地说:如果你努力了,你就会失败。
王阳明临终时,弟子们催促他留下遗言和解释,但阳明老师却异常平静:他心光明,还能说什么?
是的,苏东坡,他说:“我可以陪伴玉皇大帝,我可以陪伴北天院的乞丐,天下没有一个人在我之前不是好人。”他已经在这个世界上享受到了极乐,又何必向往西方呢?
还有王阳明说:“世界虽大,但只要心怀善意,心中有良心,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成为圣人、圣人。”什么遗憾?
人生已如此,我还能奢求什么呢?